主管QQ

站内信联系
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产电镜新势力!屹东光学首款场发射扫描电镜线上发布会直播预告

时间:2023-10-12 06:51 点击次数:81

  。此次会议将聚焦于扫描电镜在生物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届时屹东光学将推出全新的场发射扫描电镜产品。敬请期待!

  大会介绍扫描电子显微镜是材料分析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其利用聚焦到纳米尺度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通过收集电子束和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号来成像,可揭示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信息,是现代科研开发、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器装备,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生物制药、能源地矿、化工材料、生物医学、微电子等各个领域。

  屹东光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团队成员深耕带电粒子光学领域多年,设计开发了多款高性能的电子显微镜产品。本次发布会屹东光学将推出全新的场发射扫描电镜产品,其优异的电子光学系统,不仅为用户提供了高分辨的成像能力,模块化设计使得电镜本身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从“用户角度出发设计的用户界面”把“用户友好型操作”落到了实处,流畅的软件界面极大地提升了电镜操作效率。本次发布会上,我们也将推出射频等离子清洗设备、连续型表面亲水化处理系统等几款电镜相关的制样设备,助力客户获得更好的电镜使用体验。

  本次发布会也邀请了生物和新能源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介绍其运用扫描电镜在相关领域做出的杰出研究成果。

  【嘉宾简介】尉东光博士长期从事带电粒子(电子/离子)光学技术与电子显微学的教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曾长期任职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知名电镜中心;2020年回国工作之前,一直在世界知名电镜企业,德国卡尔蔡司(美国)公司任职,历任透射电镜产品经理、北美应用技术部主任和离子显微技术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等职。2020年加入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开展电子显微镜技术的研发工作,任研究员。2022年创立屹东光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CELL、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等高影响因子期刊10余篇。

  【摘要】带电粒子光学技术(通称电镜技术)支撑着一大批现代科研开发、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大型科学仪器装备,如电子显微镜、离子显微镜、能谱仪、质谱仪、电子束曝光机、工业测量、半导体检测与刻蚀加工设备等,是一类共性关键技术。 我国在这一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制约了我国自主科研开发创新与支撑企业产业升级的能力。对从事这一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基于此,一群志同道合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创立了屹东光学,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为我国带电粒子光学技术及装备领域添砖加瓦,在探索中国科研仪器制造的成功之路上贡献一份力量。

  【嘉宾简介】刘宁,屹东光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总监。长期从事带电粒子显微镜的应用开发和拓展工作,熟知各类扫描电子显微镜,聚焦镓离子束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双束系统,氦氖镓多束离子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加入屹东光学之前在国际知名电镜企业工作多年,先后担任应用工程师,应用专家和应用主管的职务,积累了丰富的电镜行业相关经验。

  【摘要】屹东光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场发射扫描电镜产品“YF-1801”的详细介绍,包括技术特点,应用方向,软件模块,拓展能力,使用便利性等。同时还将介绍在线等离子清洗机,亲水化仪,多功能电镜样品清洗机,微气体注入系统等几款附件设备。

  【嘉宾简介】张若冰博士,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院基础原创类特聘研究岗位、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和江苏省双创领军团队。致力于神经连接组学(Connectomics)方向,发展并应用电子与光学高通量连续断层显微成像、大规模图像自动化分割与标注、神经连接图谱和神经环路分析与建模等方法,重建并解析动物三维脑图谱,研究脑神经网络的底层连接模式和规律,以揭示自然智能的结构基础与工作方式,并探索神经系统疾病超微病理、脑肿瘤微结构与微环境等。发表SCI、EI论文多篇,包括ACS Photonics、ACS Nano、Nano Letters、Optics Express、Angewandte Chemie、 Frontiers in Neuroinformatics 等领域一流期刊,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

  【摘要】 连续断层扫描电子显微成像 (serial sectioning SEM) 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纳米级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辅以深度学习大规模图像分割,它能够重建大体积脑神经组织的微观突触连接图谱。多电子束扫描电镜的出现更大大提高了连续电镜的成像速度,使更大体积脑组织的成像重建成为可能。然而,从时间、成本和数据量而言,电镜成像重建与哺乳动物全脑图谱之间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提出一种能与电镜兼容的光学方法,光学多层干涉断层成像 (OMLIT)技术。其衔接连续扫描电镜成像,可以用于获取包含所有神经元的介观-微观融合脑图谱。同时致力于发展和应用等离子减薄技术与连续电镜成像的结合,开发新的大体积电镜三维脑成像路线。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上述几种技术,并结合讨论一些相关方法,展示它们如何用于重建庞大复杂的脑神经网络,提出迈向重建小鼠全脑全细胞完整结构连接图谱的可行路线图。

  【嘉宾简介】李林森,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017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20年)。2010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化学博士学位,2015年201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9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长期从事先进电池材料与表征技术研究,在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和结构调控、电子显微与谱学联用技术、钠离子电池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已在Nature Commun.,Chem, J. Am. Chem. Soc, PNA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美国专利3项(授权2项),中国专利13项(授权5项)。已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合作项目。

  【摘要】锂离子电池已经在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电化学储能等领域大规模应用并且不断地在开拓新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对电池的性能、安全性、成本等关键指标不断提出新的需求。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密切合作。当前与电池相关的科学研究很多是集中在单个电池颗粒、晶体结构、或者关健界面(例如电极材料-电解液界面,SEI)及其演变机制,涉及的空间尺度在亚微米到皮米范围;另一方面,工业界的研究以应用为导向,在器件的层次(厘米到米)的层次关注性能、稳定性、与安全性。衔接两类研究的关键是在二者之间的“介尺度”,即电极层次(数十微米级别)理解多颗粒的反应和失效均匀性问题。例如,当电池的容量衰减到初始容量的80%的时候,活性材料颗粒的结构或者界面破坏是否均匀?如果不均匀,那些被破坏的更多的颗粒在电极中什么位置?为什么?回答这些问题的第一步是寻找或建立合适的表征分析技术和实验方法。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介绍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平台中,联合使用SEM、Raman、TOF-SIMS等技术,同时获得Ah级别电池的电极中颗粒的形貌(裂纹)、结构、和Li浓度等关键信息,并对电池材料失效的空间不均匀性及其原因进行讨论。

  华南农业大学陈澄宇、崔理华等EST封面:水环境中彩色纳米塑料的差异性光老化效应——理化特性与凝聚动力学

  北京大学周欢萍团队:淀粉聚离子超分子缓冲层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疲劳抗性

  10月12日直播丨诺贝尔化学奖-胶体量子点:红外成像芯片量子点发光技术

  Top-down纳米蛋白组学研究进展:开拓数字微流控和磁珠样品前处理方法

Copyright © 2028 大摩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QQ:站内信联系 邮箱:站内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