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

站内信联系
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卡脖子技术”是否突破?磁共振仪器国产化之路如何走?

时间:2023-10-30 06:57 点击次数:102

  2023年11月2日-3日举办“第七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 2023)。此次会议将设置“磁共振仪器国产化讨论”环节,将为大家介绍磁共振仪器的国产化现状等。

  作为一种功能强大、非破坏性的结构分析方法,磁共振技术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材料、食品、地球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不可获缺的作用。目前,核磁共振不仅是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成分、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时亦可进行定量分析,其所应用的学科已经从化学、物理扩展到了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同时,电子顺磁共振也已经在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地矿学和年代学等许多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科技前沿的探索中,磁共振技术一直被发达国家所垄断,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推动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设备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量产,这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应用需求的深入,我国的磁共振技术还将有更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磁共振技术将提供更深入、更精确的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在能源领域,它将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提高我国在能源领域的自主权;在工业领域,磁共振技术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我国工业的绿色发展……

  然而,尽管国产磁共振仪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科研成果要转化为实际应用,并成功市场化,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为此,仪器信息网、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将于

  。此次会议将设置“磁共振仪器国产化讨论”环节,将为大家介绍磁共振仪器的国产化现状,并邀请三位行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如何助力高端科研仪器研发等。(第七届磁共振网络会议点击免费报名》》》)

  议题一:您认为磁共振仪器的国产化进程走到了哪个阶段?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同时又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议题二:为了推进“国产替代”的进程,亟待攻关的技术难题或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哪些?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聚焦在哪些方面?

  议题三:从产学研的角度出发,高校如何助力高端科研仪器研发?具体到磁共振仪器而言,有哪些需要多方共同推进的工作?

  杨海军,博士,高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分析中心有机分析平台负责人。1994年至2011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和化学系分获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学。长期致力于开发顺磁共振新技术和展开其在探究有机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在国产磁共振仪器应用推广方面展开工作。分别获得: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2019年获得全国电子顺磁波谱会“徐元植顺磁共振波谱学奖”优秀青年奖, 5次获得“清华大学实验室创新基金”资助等。主持并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1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已经授权专利9项。论文它引3100余次,H Index为33。

  王钦丽,教育部科研发展中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处副处长,主要从事科技创新研究,目前聚焦高校仪器国产化研究。

  2009年-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电子学本科,2014年-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顺磁共振谱仪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理学博士,武汉中科牛津波谱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应用专家。曾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兼任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及波谱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委员,《波谱学杂志》编委。198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学士,1989年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应用波谱学硕士,2000年香港科技大学生化系博士。曾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活体动物的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动物缺血、缺氧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目前主要开展药物分析及代谢组学相关研究,为国内最早开展代谢组学研究工作的人员之一,建立了综合性的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并应用于新药研发、中医药现代化、重大疾病和肿瘤细胞代谢等领域的研究,承担了973子课题、新药创制及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在Angew. Chem. Int. Ed,J Biol Chem,J Proteome Res,J Magn Reson, Sci Rep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二等奖各1项,指导硕士生12名,博士生5名。

Copyright © 2028 大摩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QQ:站内信联系 邮箱:站内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