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

站内信联系
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南开大学青年学者孙宁:以科研报国 以智能筑梦

时间:2024-01-04 22:22 点击次数:163

  35岁的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孙宁,保持着将理论成果付诸于实际应用的初心,在智能起重机器人、有色金属修锭机器人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不仅收获了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诸多荣誉,更有多项成果在企业落地应用。今天的海河英才谱来听记者赵征的报道。

  最近,孙宁团队又新获批了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将对室内灭火、救援机器人群组作业智能协同系统关键技术展开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研究工作,未来在消防事业中应用。

  应用,是孙宁跨专业选择智能机器人研究方向的初心。2009年,他在武汉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后,参加南开大学保送面试时,遇到了南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方勇纯教授,当时,智能机器人的很多核心技术亟待研究,方勇纯教授的介绍让孙宁确立了转专业的想法,后来,他被跨专业保送进入南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孙宁说:

  (录音:这个方向有点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它里面有很多的很难很难的问题,可以在上面我们做一些很前沿的研究,我们说立地是有应用,那时候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开始和那个天津的一些企业开始合作,在工业起重机上得到一些应用。)

  进入南开后,孙宁逐渐独立开展科研,在科技部的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中,孙宁团队与有色金属龙头企业株冶集团进行合作,为企业优化有色金属浇铸过程中残余毛刺面积、平整度、修锭效率等问题。孙宁说:

  (录音:有色金属块怎么出来?就一个一个的槽就往这边走,金属溶液,过来一个就往里面倒一点,就是食堂打饭阿姨拿着东西给倒粥一样,倒到一个槽里面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它和氧气一接触,可能表面就变成氧化铅或者氧化锌了。它表面上会有很多的毛刺,不打磨的话他的产品质量不行。现在都是靠人拿更硬的一个碴子在那使劲在上面给它搓。)

  在技术上,难不倒孙宁,精准识别流水线上的有色金属块位置、速度、表面毛刺范围,用轨迹规划与力位混合技术让机械臂自主识别打磨,这个方案顺利在锌、锌合金两条有色金属生产线上得以应用,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第三条铅生产线上无法直接应用。孙宁团队教师吴庆祥说:

  (录音:当时我们也是理解有偏差,然后因为它和另外两条线完全不一样,就根本就没法给它施加任何的力打磨,生产线已经建好了以后,他是不让你改的。)

  当时,项目即将验收,时间非常紧,团队重新从技术角度出发现场研究,在原有方案基础上,给这条线上的工业机械臂外加了一个辅助打磨装置,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这样的经历,让孙宁对产学研合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录音:怎么就是我们把作为高校里面擅长的理论的东西和人家企业里面应用东西怎么有机的融合?这个是我觉得是最难的一个问题。因为是和企业去来联合的时候,最大的一个就是适应人家的那个需求,还有很重要的经验一定要和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尤其和一线的一些工作人员。)

  选择应用这条路,就意味着类似的挑战无处不在,但孙宁觉得,不能让好成果躺在实验室里。近年来,他已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等10多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在企业落地应用。他说:

  (录音:以应用为导向,就是从应用里面去调整我们研究的重点,因为我们还是想做一些能真正的为咱们国民经济建设做一点点贡献。)(记者赵征)

Copyright © 2028 大摩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QQ:站内信联系 邮箱:站内信联系